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人文艺术空间:
激发孩子学习探索无限可能
孩子们在学校人文艺术空间学习实践。(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 拓玲 实习生 次德吉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如何开展?作为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的成员校之一,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一处占地一万八千平方米的人文艺术空间给出了答案,社团活动激发出了孩子学习和实践探索的无限可能。
美育课程 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我
在人文艺术空间,学校开创了独具特色的“1+2+N”课后服务模式。“1”是指每周一天的校级社团;“2”是指每周两天的年级社团,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以项目式、体验式、探究式为主的学生活动;“N”则是指每周两天在红领巾俱乐部引领下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并实施的学生活动。
走进人文艺术空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育画展区,孩子们正在自主制作沙盘画。“老师会给大家发放材料包,里面有颜料、橡皮泥等各种材料。我们先把火山制作出来,再用红色颜料画上岩浆,旁边还会插上树木,我的同学正在用橡皮泥捏一个恐龙。”学生陈梦妍说。
这里不仅是美育课程上课区域,也是一个画展区。观看“用爱点亮童年梦想”主题画展里的作品,记者发现,孩子们通过美育课程学会了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这就是我”“我和这个世界相遇”“我的喜怒哀乐”“我们在一起”“朋友之间不能做的事”“我能为朋友做什么”“我爱我家”……千余幅(件)作品以主题板块的形式集中展示,展现了学校以美育人的前沿理念与独特做法。
“书画博物馆” 培养师生文化自信
来到历史文化区和现代书画区“书画博物馆”,这里不仅珍藏有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宋徽宗赵佶等历史名家的复刻作品,也有现当代100余位知名书画家的佳作。“我们希望打通传统课堂教学边界,以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以经典艺术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审美观,养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在书画博物馆的浸润下培养师生文化自信。”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总校长罗坤说。
学习书法的孩子们,在这里可以通过书法卡片,对比了解篆字与简体字的区别。在欣赏书画佳作的同时,老师还引导孩子们对画作进行深入研究。“喜欢绘画的孩子们可以组成一组,研究这幅唐代名画《步辇图》的工笔技艺。喜欢书法的孩子们会主动去研究其书法内容与技巧。还有的同学对这些人物的发饰比较感兴趣,大家小切口去研究唐代发饰,通过一个作品来了解一个时代。”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教师侯育刚说。
历史文化区还有一处特别的“兵马俑展示区”。秦俑是一比一等比例还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的文物。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
“我平时最喜欢来这里学习,可以体验‘兵马俑考古’的全过程,老师会详细告诉我们考古步骤。我们不仅了解什么是兵马俑身上的石铠甲,还通过实地参观、查阅资料、自主研究等深入了解石铠甲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个展板上就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三年级学生窦意涵说。
学校还别出心裁地将古画中的“亭台楼阁”进行复制,创建出了具有关中风情的“古韵小院”。平时,孩子们在这里弹奏、说相声、表演、阅读……
人文艺术空间还有一个科技探索区,通过科学探究体验区、知识加油站、多媒体教学区、创客空间等功能区,将科学技能与科学方法培养融入到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中,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说书表演 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大家好!我是红领巾讲解员。我们利用班级社团时间,来书画博物馆开展博物馆课程,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与学习。《千里江山图》《山庄客至图》《洛神赋图》都是我最喜欢的,我们还做了文创作品,这些团扇、书签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为记者讲解空间布局的是学生李沛祺,她在学校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校级“发言人”,一个是说书社团的说书人。
“作为‘发言人’,我经常为前来学校参观的老师们讲述人文艺术空间的实践经历,在实践锻炼中我的胆量越来越大了,现在面对陌生人讲解也不紧张。”李沛祺说。在说书社团,她通过大量阅读,为全校同学讲解《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等图书,还时常研究怎么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让更多同学爱上阅读。
喜欢表演的学生顾家速参加了学校表演社团,参与了学校倾情打造的原创大型少儿红色舞台音乐剧《红星闪耀寨子山》的排演,在剧中扮演一位红色少共营的小侦察员。剧中,12名小英雄英勇顽强、绝不屈服,用自己短暂而绚丽的生命谱写出一曲红色少年的英雄壮歌。“通过参演这部剧,我再次学习了解这些和我同龄的小英雄的事迹,也让我更加懂得了要不畏艰难去争取胜利的道理。”顾家速说。
在陕师大陆港小学,和李沛祺、顾家速一样开阔视野、提升本领的孩子还有许多许多,人文艺术空间已经成了孩子们在校内最喜欢去的地方。“学校的课后服务让我们惊喜,内容特别丰富,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创编讲演、球绳武舞、非遗传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家长马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