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竞技体育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研讨会成功举办
101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第八届竞技体育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研讨会在山西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旨在进一步提高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实践应用水平,促进体育、教育、医学、传统文化等领域运动心理相关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探讨当前中国文化背景和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下,适用于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运动心理咨询和运动心理训练理论与方法,帮助运动员、教练员更好应用运动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技能,助力竞技体育训练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由北京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共同主办,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北京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承办,人民邮电出版社、山西省体育科学与运动医学协会协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运动训练基地,相关企业等单位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学生等近23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学术院长郝光安教授主持开幕式,山西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天才代表学校对各位竞技体育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领域的专家和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张天才表示,竞技体育与心理咨询及心理训练的结合,有助于运动员心理健康和心理技能全面发展。会议为竞技体育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搭建起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期待各位能从本次会议中获取新的灵感,为提升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心理调节能力贡献智慧与力量,祝愿本次会议圆满举办。

孙延林(右)教授颁发证书

北京体育科学学会理事、运动心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李京诚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北京体育大学迟立忠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天津体育学院孙延林教授等出席本次会议并致辞。

9月20日晚上,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志青与其同事赵国明副研究员赵国明共同举办会前工作坊,高志青研究员以《“想通做到”——接纳承诺心理咨询理论在竞技体育领域应用分析》为题,通过运动员训练比赛中常见心理表现和常见心理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分享了其应用接纳承诺疗法理论及方法,开展运动员心理科技服务的经验。

9月21日上午,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安燕副研究员围绕射箭项目“准”“稳”“快”的制胜规律,以《基于脑电的神经反馈训练对射箭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为题,探索了应用神经反馈训练对于提升射箭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机制和作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非药物治疗中心精神科李昊伦医师,以《第三代认知行为干预技术在认知和情绪管理中的应用》为题,梳理了认知行为干预技术历史演进脉络,重点分享正念训练为代表的第三代认知行为干预技术在认知改善和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黄志剑(左)教授与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崔登对谈

9月21日下午,湖北大学体育学院黄志剑教授以《竞技体育运动心理服务的教练员视角》为题,对现役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崔登荣进行了现场访谈。黄志剑教授提出个人经验的公共表达对知识体系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性,随后结合运动队心理服务工作、巴黎奥运会表现等,与崔登荣教练展开了谈话。崔登荣教练结合自身多年执教经历,分享了其在运动员的日常管理,沟通反馈、技能提升等方面的经历和思考,为以教练员视角看待和理解运动心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专职运动心理咨询师刘洁洁围绕《电子竞技选手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主题,分享了长期为电子竞技俱乐部、电子竞技联盟、电竞国家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的经历和经验,其中电子竞技项目群体心理健康相关内容引发了现场参会代表的积极反响。

9月22日上午,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石岩教授围绕《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审视—“为运动员心理健康而战是值得的”》议题,以多个案例的分析为引导,陈述了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现实情况,进而阐释了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独特性、运动员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之道、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再思考等内容。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丽教授围绕《优化沟通方式》议题,分享了人际沟通概述、家庭沟通方式及其优化、非暴力沟通、沟通障碍及应对以及积极沟通等内容,会上重点讲解了萨提亚理论的5种沟通方式的表现及优化方法,并且在报告和答疑环节身体力行地体现了沟通的艺术。

李京诚(右)教授颁发证书

此次会议,竞技体育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心理学科研工作者、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运动心理爱好者提供了运动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主题的学习和研讨机会,实现了分享专业理论成果、搭建实践应用讨论平台的办会初衷,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北京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志青谈到本次会议表示,竞技体育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七届,今年是第八届,持续举办这项会议的初心在于,心理竞技能力作为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提升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认知思维、情绪调节、压力应对等能力,想清楚与训练比赛紧密相关的一些心理现象,同时还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训练去提升这些能力。这些工作需要运动心理学从业者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以专业的技能,专业的态度,专业的精神去帮助运动员开展相关工作。当下竞技体育训练领域对运动心理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盲区和误区,认为心理工作仅是心理咨询,咨询结束了,工作就完成了。实际上从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来看,心理调节能力的提升,与大家熟知的体能训练、专项技术训练一样,需要通过长期的、系统化的,有意识的,有目的心理训练方能实现,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心理训练可能有些陌生,但完全可以借鉴学习运动心理训练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到普通人群,去助力普通人群心理调节能力的提升,助力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记者:陈赢

Tags: